2021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教育学》
D.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2.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
A.个体化与道德化
B.社会化与个性化
C.社会化与标准化
D.个性化与趋同化
3.“跳一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依据()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范例教学理论
C.合作教育学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5.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指一个国家( )
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
B.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管理体制
C.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8.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
A.以学习个体经验为主
B.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以学习群体经验为主
9.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原因,对学生进行了“天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传授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
C.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D.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12.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3.阳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考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继时型
D.同时型
14.赵敏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为改变她的这一弱点,老师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当她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这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
A.行为强化
B.精神分析
C.榜样示范
D.系统脱敏
15.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来一只小鸟,遇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属于()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6.欣怡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并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欣怡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
D.公正
17.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理论,这种()
A.结果期待
B.过程期待
C.社会期待
D.效能期待
18.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按福勒等人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这种处于()
A.关注生存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结果
19.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外部动机
B.近景,内部动机
C.远景,外部动机
D.远景,内部动机
20.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1.李利今天新学习了20个英文单词,放学后,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直至背会全部单词。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学评价就是某一学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评价。
2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4.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
25.气质由遗传决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7.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9.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上学期初,我们班转来个学生叫王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不认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还经常旷课。
我对王伟定期家访。在家访时了解到,早在王伟读小学的时候,父母为了让他不到处乱跑,便常给他零花钱去玩电子游戏,以至于形成了网瘾。鉴于此,我建议王伟的父母多抽些时间来与他交流、沟通,并控制好他的零花钱,尽可能地限制他玩网络游戏,同时,我发动了全班同学利用各种报刊、网络收集资料,并召开了一次主题为“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主题班会。通过激烈辩论,最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弊远远大于利,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王伟在班会课后感中写道:“通过主题班会,我才真正意识到旷课上网是多么的愚蠢。过去我对学习一直不感兴趣,上课听不懂,整天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我就常常逃课去上网了......”
针对王伟的情况,我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并为他采取了一项措施:他每坚持一天不上网,就会有一位同学给他写上一句祝福或鼓励的话。我们班共有50个学生,有四十九颗火热的心愿意帮助他。我希望他不要辜负同学们的期望,王伟爽快地说:“没问题。”
此外,为了培养王伟对班集体的责任心,我与班委协商,让他担任学校清洁区卫生评分员,他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同时,同学们充分发掘王伟的特长,在每次出黑板报时,就把画报和插画的任务交给他。班干部们也非常热心,主动担任王伟各科学习的辅导员,常常辅导他做作业。
一学期过去了,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明显提高,思想也有了很大进步。
问题: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初中开学第一天,七年级(1)班班主任李老师到班级开班会,她在点名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
“上官文俐?”
“到!”
“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叫上官文伶?”
“是的。”
“我记得上官文伶,她是我前几年带过的学生。她学习很努力,成绩优秀,平时很有礼貌,大家都很喜欢她。我看你和她长得非常像,在各个方面你也应该像他一样优秀。”
两个月后,班主任推荐她参加学校的中学创新竞赛,结果她取得了好成绩。得到这个好消息后,李老师对她说:“正如我想的那样,你不但爱学习,还很有创新意识。”
在随后的日子里,上官文俐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积极为班级服务,努力使自己成为李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像她姐姐一样优秀的学生。
问题:结合案例阐述教师期望的作用(10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CBACD 6-10DBBCA 11-15ABAAC 16-20BDBAB
二、辨析题
22.本题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
23.本题说法错误。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质的规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完全独立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会在到-定程度上制约教育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规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者的权利,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完全独立发展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4.本题说法错误。
按照迁移发生的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题干中后续学习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是一种逆向迁移,不实负迁移,题干混淆逆向迁移和负迁移,说法错误。
25.题干说法正确。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简答题
26.(1)备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和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7.(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8.(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也会“与时俱进”
②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知识是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形成了有关世界万物的丰富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和学习的情境性。
29.(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长善救失原则。
(1)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材料中,“我”定期对王伟家访,给其父母提建议,通过家校联合帮助王伟同学,体现了这一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我”针对王伟网瘾问题,采取了如开班会、群体鼓励、担任评分员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体现了这一原则。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我”发动全班同学收集资料,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辩论,号召全班同学帮助鼓励,使得王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并下决心进行转变,体现了这一原则。
(4)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我”为了培养王伟的责任心,让其担任卫生评分员,让同学帮助他,把画报头和插图的任务交给他,充分发掘他的特长,通过这些方式,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比以前明显提,体现了这一原则。
31.(1)材料体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暗示,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当学生获得老师的信任、赞美,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变得自信,获得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动力,并尽力朝着对方的期待努力,避免让对方失望。
教师期望具有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材料中,李老师认为这名学生与其姐姐长的像,期望她像姐姐一样优秀,并在日后教学中鼓励学生,最终这名学生真的像李老师期望的那样成为有些学生,体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
(2)教育启示:
①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期望效应。期望效应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重视在教学中的期望行为,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材料中的李老师应在觉得学生与姐姐长得像,就对学生抱有期待时,积极反思。
②教师应对学生持积极期望。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望可以促进其发展,相反教师的消极期望则会对儿童产生阻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抱有正向期待。材料中李老师认为学生会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结果学生真的表现很优秀,是李老师正向期待的积极作用。
③教师的期待要面向全体学生。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期待,不能只看到某个学生。
④教师要以灵活、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尽量以开放的态度看待儿童的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对儿童原有的看法与期望,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