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专业 应化、环境、制药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数 54
学 分 数 3
一、编写说明
1.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学科,是应化、制药、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流体流动、流体输送、传热、蒸馏、吸收和干燥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流体输送、传热和分离设备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能够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的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能力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够从工程观点出发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及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 教学难点制定的依据
依据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工与制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范》中规定的化工与制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并根据高等学校进行化学工程、制药、环境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从事化工、制药开发、生产、环境保护、评价、监测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而制定的。
二、教学难点纲要
第一章流体流动
1. 流体静力方程的应用;2. 伯努利方程; 3. 阻力损失; 4. 管路的设计型计算;5. 管路的操作型计算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2. 离心泵的工作点;3.离心泵的安装高度;4.气缚现象及汽蚀现象。
第三章 机械分离
1. 曳力系数;2. 沉降速度;3.降尘室降尘能力;4. 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第四章 传热
1. 圆筒壁的热传导与导热系数;2. 对流给热系数;3. 总传热速率方程;4.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5. 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
第五章蒸馏
1. 相对挥发度及气液平衡方程;2. 进料的热状态;3. 回流比及其选择;4. 理论板数的计算;5. 双组份连续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第六章 吸收
1. 吸收剂用量与最小液气比;2. 总传质系数;3. 吸收速率方程; 4. 有关吸收塔的计算。
第七章 干燥
1.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2. 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