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难点
适用专业 化学、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
学 时 108
学 分 6
一编写说明
1.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制定的依据
依据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中规定的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并根据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化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重点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而制定。
二、教学难点纲要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可逆过程(功与过程、准静态过程定义及特点和可逆过程定义及特点);2.绝热过程的功和过程方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熵的概念;2. 熵变的计算;3. △G的计算;4.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5、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式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 多组分系统中的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2.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3. 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溶剂和溶质的化学势);4. 非理想溶液(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活度的概念、渗透系数和超额函数)
第五章 相平衡
1.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的相图; 2、部分互溶双液系的相图
第六章 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1.玻兹曼统计(定位系统和非定位系统的最概然分布)
2.用配分函数计算化学反应的ΔrGmθ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1、强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1、可逆电极的类型和电极反应;2、膜电势 3、液接电势的计算公式;4、电势—pH图及其应用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对峙反应;2、平行反应;3、连续反应;4、链反应;5、稳态近似法;6、平衡近似法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双分子的互碰频率;2、由碰撞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3、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4、Ec、Eb、Eo、、
与Ea和指前因子A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
1、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速率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1、扩散和渗透压;3、沉降和沉降平衡;4、双电层理论和电动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