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日历
适用专业 化学、应化、制药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54*2
学分数 3*2
《物理化学》上册:
周次 | 课时 | 教学内容 |
第一周 | 1-2 | 绪论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力学概论 §2.3 热力学基本概念 |
3-4 |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可逆过程 | |
第二周 | 5-6 | §2.6 焓 §2.7 热容 |
第三周 | 7-8 |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
9-10 | §2.9卡诺循环 §2.11 热化学 | |
第四周 | 11-12 | §2.13 几种热效应 §2.14 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 |
第五周 | 13-14 |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自发过程的特征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卡诺定理 |
15-16 | §3.4 熵 §3.5 熵增加原理 | |
第六周 | 17-18 | §3.6 热力学基本方程 §3.7 熵变的计算 |
第七周 | 19-20 | §3.9 熵函数的物理意义 §3.10 吉布斯能、亥姆霍兹能 |
21-22 | §3.12 DG的计算 | |
第八周 | 23-24 | §3.13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3.14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
第九周 | 25-26 |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4.3 偏摩尔量 |
27-28 | §4.4 化学势 §4.5 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化学势 | |
第十周 | 29-30 | §4.6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4.7 理想液态混合物 §4.8 理想稀溶液 |
第十一周 | 31-32 | §4.9 稀溶液的依数性 §4.11 活度和活度因子 |
33-34 | 第五章相平衡 §5.3 相律 §5.4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 |
第十二周 | 35-36 | §5.5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 |
第十三周 | 37-38 | §5.5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2 |
39-40 | §5.6 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 |
第十四周 | 41-42 | 第六章化学平衡 §6.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6.2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与平衡常数 |
第十五周 | 43-44 | §6.3 平衡常数的表示法 §6.4 复相化学平衡 §6.5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能 |
45-46 | §6.6 温度及其它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6.7 同时化学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 | |
第十六周 | 47-48 |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7.1 概论 §7.2 Boltzmann统计 |
第十七周 | 49-50 | §7.4 配分函数 |
51-52 | §7.5 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 |
第十八周 | 53-54 | §7.7 分子的全配分函数 §7.8用配分函数计算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
《物理化学》下册:
周次 | 课时 | 教学内容 |
第一周 | 1-2 | §8.1 电化学基本概念 §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
3-4 | §8.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 |
第二周 | 5-6 | §8.4 平均活度和活度因子 §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
第三周 | 7-8 |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
9-10 | §9.2 电动势的测定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 |
第四周 | 11-12 | §9.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5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
第五周 | 13-14 | §9.6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
15-16 | §9.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 |
第六周 | 17-18 | §10.1 分解电压 §10.2 极化作用 |
第七周 | 19-20 |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10.4金属的腐蚀和钝化 |
21-22 | §11.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11.3化学反应速率的方程 | |
第八周 | 23-24 | §11.4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
第九周 | 25-26 | §11.5 典型的复杂反应 |
27-28 | §11.7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8 活化能 | |
第十周 | 29-30 | §11.9 链反应 |
第十一周 | 31-32 | §11.10 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 |
33-34 | §12.1 碰撞理论 | |
第十二周 | 35-36 | §12.2 过渡态理论 |
第十三周 | 37-38 | §12.3单分子反应理论 §12.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12.6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手段 |
39-40 | §12.7 光化学反应 | |
第十四周 | 41-42 | §12.9 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十五周 | 43-44 | §13.1 表面张力 §13.2 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 |
45-46 | §13.3 溶液的表面吸附 §13.6 液-固界面 | |
第十六周 | 47-48 | §13.8 固体表面的吸附 §13.9 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
第十七周 | 49-50 | §14.1 胶体及其特征 §14.3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14.3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
51-52 | §14.4 溶胶的光学性质 §14.5 溶胶的电学性质 §14.6 双电层理论 | |
第十八周 | 53-54 | §14.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4.10 大分子溶液 §14.11 唐南平衡和渗透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