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重点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学 时 数 72
学 分 数 4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属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三大方法(物理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各种废水处理方法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并具有初步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水污染控制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素质。
2. 教学重点制定的依据
依据全国高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学大纲(2002)教学基本内容,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大纲而制定。
二、教学重点纲要
第九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污水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包含的内容;
2. BOD、COD的概念、类型及相互关系。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 格栅的作用、设计、清渣方式;
2. 沉淀法的四种应用,沉淀的类型;
3. 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4. 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5.平流式隔油池和压力溶气气浮法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2. 废水好氧、厌氧生物处理的概念,转化有机物的示意图;
3. 微生物的四个生长时期及其对废水处理的指导意义;
4.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
1. 活性污泥的概念;
2.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3. 活性污泥法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原理);
4. 曝气的作用与设备;
5.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6.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7. 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第十三章生物膜法
1. 生物膜法的概念、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类型及优缺点;
2. 生物滤池的构造、工作机理、计算与设计;
3.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稳定塘和污水土地处理的概念、基本原理。
第十五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
2. 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UASB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第十六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1. 污水化学处理的对象;
2. 化学混凝法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
3. 氧化还原法的类型,应用;
4.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的对象;
5. 吸附的原理、分类;
6. 膜析法处理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十八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1. 污泥的来源、性质及主要指标;
2. 污泥浓缩的概念、方法、设计;
3. 污泥稳定的概念、方法、设计;
4. 污泥调理、脱水方法。
第十九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污水厂、站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择方法;
2.污水厂、站的平面和高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