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 36
学分数: 1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实验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水质净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水质净化和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加强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污水的化学、物理、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等,掌握水质净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水处理指标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一整套的报告分析及实验结论。
基本要求:掌握水处理实验原理及应用;了解水处理实验模型的性能结构原理;掌握实验中各技术指标的分析测定程序及实验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大型实验设备,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具体要求:课前预习:预习提纲包括实验目的和主要内容;需预测项目的测试方法;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实验操作: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不弄虚作假。实验数据处理:认真仔细。编写实验报告:认真、详细、规整。
三、实验项目、内容提要与要求
序号 | 实验项目 | 必做 选做 | 时数 | 内容提要 | 实验 类型 | 每组学生数 |
1 | 自由沉降实验 | 必做 | 6 |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颗粒自由沉降实验是研究溶液较稀时的单颗粒的沉降规律。一般是通过沉降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降曲线。是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 综合型 | 2 |
2 | 混凝实验 | 必做 | 6 | 混凝实验是研究混凝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混凝机理和过程。通过实验观察混凝剂的用量及pH值对浊度去除的影响,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掌握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观察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 | 综合型 | 4 |
3 | 活性炭吸附实验 | 必做 | 6 | 掌握吸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掌握建立两个吸附等温线模型的方法。 | 综合型 | 4 |
4 |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 必做 | 6 | 理解氧转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的方法和条件。 | 综合型 | 2 |
5 | 污泥比阻的测定 | 必做 | 6 | 了解污泥脱水的意义;掌握污泥脱水的性能指标-比阻的测定方法。掌握用布氏漏斗测定污泥比阻的实验方法。 | 综合型 | 2 |
6 |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测定实验 | 必做 | 6 | 本实验通过测定现场采集的活性污泥样品的几个重要性质指标,真实了解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性质。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MLSS、MLVSS、SV及SVI,以评价活性污泥的综合性能。 | 综合型 | 2 |
7 | 过滤反冲洗实验 | 选做 | 6 | 掌握清砂石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和水头损失变化规律。掌握反冲洗滤层时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 验证型 | 4 |
8 |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 选做 | 4 | 通过对微生物呼吸速率的测定,绘制耗氧曲线,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 | 综合型 | 4 |
9 | 化学氧化实验 | 选做 | 4 | 掌握Fenton试剂化学氧化法最佳处理工艺的选择:最佳pH条件、过氧化氢的最佳投加量、FeSO4最佳投加量、合适的反应时间。 | 综合型 | 4 |
10 | 间歇式活性污泥实验 | 选做 | 4 | 理解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 综合型 | 4 |
11 | 废水生化处理组合工艺模拟实验 | 选做 | 4 | 了解传统活性污泥法、A/O等工艺运行操作方式。 | 综合型 | 4 |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预习报告、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等。
具体为:
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对其内容应掌握全面,占平时成绩的10% ;
积极动手操作,操作步骤正确、全面,占平时成绩的30%;
实验数据或指标符合要求,占平时成绩的10% ;
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占平时成绩的20% ;
实验报告格式符合要求,内容全面,分析透彻,字迹或图表清晰,占平时成绩的30%。
2. 期末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
3. 综合成绩计算:平时成绩×60% + 期末成绩×4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自编讲义《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
2. 章非娟,徐竟成编《环境工程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
撰写人:杨伟华 审核人:李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