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试讲题目

1.题目:萃取

2.内容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实验1-4

(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如图1-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如图1-8)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

1-7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 图1-8萃取        图1-9分液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注意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实验或者相关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2.学生在进行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1.题目:氨的实验室制法

2.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由于氨易溶于水,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1.题目:元素周期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简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目前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多少种元素?

2. 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的哪些信息?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 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 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 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题目:烷烃

2.内容:

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光照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相邻烷烃分子在组成上均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烷烃中的氢原子数就是2n+2,烷烃的分子式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像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的结构各只有一种,而丁烷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如图3-5所示)。虽然两种丁烷的组成相同,但分子中原子的结合顺序不同,即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就有差异,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直链丁烷,称为正丁烷,分子里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带支链的丁烷,称为异丁烷。

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例如,戊烷有3种、己烷有5种、庚烷有9种,而癸烷则有75种之多。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4)试讲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模型,用语言模拟即可。

答辩题目

1.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是什么?

2.请问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试讲题目

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内容:

氮是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体(如真菌、细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体活动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模拟授课真题题目

  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 以氨为原料制备硝酸

  4. 单质硅

  5.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6. 蒸馏

  7.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初中化学)

  8. 区别胶体与溶液

  9. 化石燃料和有机化合物

  10. 烷烃结构式书写及表示

  11. 离子反应

  12. 物质的量浓度

  13. 认识元素周期表

  14.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初中化学)

  15. 溴、碘的性质

  16.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模拟授课真题题目

  1. 烷烃

  2. 甲烷

  3. 乙酸

  4.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危害

  5. 以铵为原料制备硝酸

  6. 红磷白磷

  7. 电离

  8. 分散系

  9. 卤素单质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化学中的应用

  11. 离子键

  1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3. 摩尔质量概念

  14. 石蜡油的分解

  15. 物质的量浓度

  16. 氯气与碱反应及漂白粉的作用

  17. 容量瓶

  18.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